时间:2015年7月15日(星期三)
地点:化学系会议室(理科楼二楼最东侧)
讲座题目:Design and Properties of Biobased Elastomers Aiming at Engineering and Medical Applications
主讲人:张立群 教授 (北京化工大学)
讲座题目:新型太阳电池研究进展
主讲人:戴松元 教授 (华北电力大学)
讲座题目:纳米材料功能化及其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应用研究
主讲人:王祥科 教授 (华北电力大学)
讲座题目:Aggregation-Induced Emission Materials: the Art of Conjugation and Rotation
主讲人:李振 教授 (武汉大学)
讲座题目:Strategies for highly efficient organic solar cells
主讲人:陈红征 教授 (浙江大学)
讲座题目:有机场效应晶体管
主讲人:胡文平 研究员 (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)
讲座题目:有机纳米光子学材料与器件
主讲人:赵永生 研究员 (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)
张立群教授简介: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,博士生导师,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,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,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,第一批“万人计划”入选者,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。发表文章400余篇,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联系人的SCI收录文章200余篇,入选Elsevier2014年中国高被引学者(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)名单。译书一部,主编国内著作1部,参写国内著作3部、国际著作6部。获得中国发明专利120余项。以第一获奖人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12项。
戴松元教授简介:华北电力大学可再生能源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、经理,国家973首席科学家(2006年~2010年,2011年~2015年),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特聘研究员,中科院新型薄膜太阳电池重点实验室主任,北京市新型薄膜太阳电池重点实验室主任,中科院能源研究委员会委员,国际光化学转换与太阳能存储大会(IPS)国际委员会委员(2012年~2016年),亚太地区DSC&OPV国际委员会委员。荣获2005年度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创新奖,2007年度第八届安徽青年科技奖,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2012年度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2013年度“中国光伏成就奖”。
王祥科教授简介:研究员,博士生导师,中科院百人计划“引进海外杰出人才”,201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。2014年调入华北电力大学。发表论文200余篇,邀请综述10篇,被他人正面引用和评价9000多次,H影响因子为62,为两部英文专著分别撰写其中的两章。2010年安徽省第十二届青年科技奖,2012年安徽省第九届青年科技创新杰出奖,2012年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。
李振教授简介:武汉大学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2007年,获中国化学会“青年化学奖”。2008年,获“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”,同年,入选“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”。2009年,获冯新德polymer prize (Elsevier)。2011年,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。2012年获湖北省第六届优秀科技工作者。2013年,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。已经发表论文200余篇,被他人引用5100余次,H因子为46。
陈红征教授简介:浙江大学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(2002年),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(2001年),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获得者(2000年),浙江省“151人才工程”入选者(2000年)。1994年浙江大学博士毕业,1999年晋升为教授,2011年受聘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。发表论文300多篇,SCI论文他引3000多次,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2项, 国际会议邀请报告40多次,组织国际会议7次。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。
胡文平研究员简介: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,博士生导师。2007年获“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”资助,2008年“百人计划”结题获评优秀,2013年获科技部中青年创新领军人才称号,2014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。发表SCI论文330余篇,论文被SCI引用约9500次,H因子为53。编有中文专著《有机场效应晶体管》一部(科学出版社),英文专著《Organic Optoelectronics》和《Nanogap Electrodes》两部(Wiley出版社),合著《分子材料与薄膜器件》一部(化学工业出版社)。先后被评为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、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和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。先后获中国化学会-英国皇家化学会青年化学奖,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,中国化学会-赢创化学创新奖和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等奖励等。
赵永生研究员简介:2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。2009年10月入选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“百人计划”回国工作,2011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,2013年百人计划结题优秀。发表SCI收录论文80余篇,引用2300余次,多篇文章被Nature、Nature子刊、J. Am. Chem. Soc.等选做研究亮点做专题报导。申请国家发明专利9项,主编Springer英文合著1部,为Wiley合著撰写章节3章。2015年获英国皇家化学会新兴科学家奖,201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(第二完成人),中美化学教授协会杰出教授奖,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;2013年获亚洲及大洋洲光化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,中国化学会-赢创化学创新奖,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(第一完成人);2011年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;2009年获 “Scopus寻找未来科学之星”银奖。